Ever

暴雨和迷雾之后

2023-05-03 · 4 min read
self 思考

无灵生物的成年也许仅有一次,我想作为人类的我们至少有三次。一次是生理上的,于女生而言是月经初潮。一次是社会层面上的,十八岁后在法律上我们具有独立的行为能力。最后一次,我想是更为自我也更本质的,就是找到个体的自我价值和在社会上的坐标。除此之外,你还要明白你要带着这样的自己,选择和什么样的人同行,亦或是独自上路,你们要到哪里去,一路上留下什么,最后在哪里死去。

在没想明白这件事前,我想我一直处于一种抑郁状态。每天醒来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,仅凭工作和一些烦恼、妄想填充生活。有很多想法的白鸽在我脑海里盘旋,但始终找不到落脚。一天下来,脑子里遍地是粪便。我们需要依赖一个评价体系活着,如韦伯说,人活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。在这点上,我困顿许久,这个过程中,我慢慢明白了两件事,它们帮我确认并稳固了我的价值体系。

一是两个独立个体的观念为什么会如此不同且无法相互理解。环顾身边的亲密关系,无论是家人,或是朋友、曾经的恋人。爱都存在彼此之间,或曾经来过。而往往,最真切的伤痛也都是彼此带来的。我想爱不愿意带来伤害,给对方带来伤害的是彼此视角的差异。

那么为何,我们都如此顽固,执着于自己的对错,而不愿站在对方的立场?我想明白了一件事,从我反复横跳的价值观里——每个人必须合理化自己的处境,反之就会陷入巨大的不自洽和痛苦中。

因为成长环境、教育、种种偶然,每个人都在众多可能性中越来越走向确定。同时,我们也很脆弱,必须要一套逻辑完整可行的价值观合理化自己的想法和行为,否则就会陷入痛苦。我曾努力去说服他人,却也未曾想过,强行把对方拉入自己的系统里,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,这意味着对方要抛弃多年巩固的“信仰”,也许还需要背叛所处的环。这对于一个心智塑造完全的成年人而言,破坏程度类比于一次大型换脑手术。

人类本是同源,形态却如此各异。这种多样性带来的孤独感,不知道算不算人类独享的生命美妙之处。

二是如何处理欲望和个人的局限。这也许是挺当代的问题,在交通不便、没有互联网的时代,欲望被牢牢禁锢在眼界之下。而现在,我们可以轻易看到他人的生活,以及彼此的差距。这容易带来两种痛苦,一是从物质生活层面而言的,另一种是精神层面的。

前者求的本质上是一种体验感和优越感,想要更加新鲜刺激和美好的体验,并将其占为独有。这挺动物性的,乐于和他人比高下都是尚未解放自我的体现,根源是不自信。后者大概可以称为“平庸之痛”,求的本质是一种成就感和自我满足。拥有这样痛苦的人其实幸运地被上天选中,可以暂时脱离生活层面去投入一种伟大的事业中,但也许终身庸碌,触碰不到那一层结界。

要解决这个问题,我想得先找到能让我们“保持兴奋”的东西,我们需要解构生活中给自己带来“峰值体验”的时刻,去探索自己的核心诉求。然后从一个体验者变成一个创作者。创造是伟大的,上帝(神明)至高无上之处就是在“造物”。

然后就是要足够单纯和专注,一点点的精进是能带来自我效能感的,这种微小的成就也许就能抵抗平庸之痛。最后,不管是否有所成就,最小单位上,都能福泽自己。

以上,一套自洽的价值观和一个热爱的事业能保护我们自己。狂风暴雨时,管好门窗,就能奏曲自娱。